2025年10月29日,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导演、高级记者姚军老师应邀莅临70net永乐高,在5号楼123教室为师生们带来题为“从策划到荧屏(银幕)——影视纪录片电影创作谈”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传播学教研室主任毛蓉老师主持,24级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全体学生参会,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姚军老师在讲座中)
会议伊始,毛蓉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姚军导演深耕影视创作领域多年,兼具专业背景与丰富实践经验。姚军老师先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专业高级进修班。美术与影视导演的双重积淀,让其作品既富画面美感,又具深刻叙事力量。同时,他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黄冈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与湖北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业以来,他创作的多部作品斩获行业重要奖项——纪录片《僵狮子》入围2016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与2015年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两栖人》入围2017年“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国家广电总局第四季度全国优秀纪录片及2018年香港国际纪录片节,《见证》获第30届中国金鹰电视节电视纪录片提名奖、2020年中国十大纪录片短片类优秀奖及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际传播大奖;自编自导的院线电影《江水无声》获2020年第十五届华语电影周“评审会推介奖”,入围第十二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新纪录片《丝绸之国》还获2024年第四季度全省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原创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展播大赛特等奖。
(姚军导演央视纪录片《丝绸之国》)
讲座中,姚军老师以自身作品为脉络,系统讲解了宣传片、纪录片与电影的创作逻辑,将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深度融合。在宣传片板块,他明确了三大类型——以城市、企业为主体的推介类宣传片、传递社会公德的公益宣传片、影片预告片和美食介绍等其他类型,并提出“构思巧妙、线索清晰,实现‘人美、景美、音乐美’,制作精良且包装风格与时俱进”的创作标准。
纪录片创作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姚军老师将其提炼为“立意(选题)—完成脚本(构思)—核算成本(拍摄计划)—摄制过程—后期制作—参赛”六大关键步骤,强调创作者需“心中有结构”,用镜头精准传递观点,遵循“抓大放小”原则。他特别阐释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素材、以真人真事为对象,经艺术性加工呈现,用真实引发观众思索”的核心特质,指出其魅力在于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创作者需精准把控立意与主题,让作品承载思想与思考。
(姚军导演在拍摄工作现场)
同时,他分享了纪录片拍摄的实用心得: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锤炼敏锐的观察力、问题分析能力与现场把控能力,秉持“大设计,小不设计”的理念,充分运用同期声与影像,慎用音乐和解说,还需学会“和受访对象做朋友”,才能挖掘出有温度的内容。以《僵狮子》为例,他讲述了这部耗时三年拍摄的作品——聚焦武汉市黄陂区潘黄村、罗汉寺、李家集等村庄的“僵狮子”民俗,记录老中青三代人的文化传承,展现正月初八至十六期间,通过鞭炮缠绕、爆炸声中起舞的独特表演,如何带动当地农家乐与特色手工艺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与现实意义。


(姚军导演纪录片《僵狮子》)
谈及电影创作,姚军老师以《江水无声》中“父亲抚摸儿子身高刻度”的细节、《天堂电影院》里“毛线球滚动”的经典镜头为例,点明“高光时刻点亮主题,细节让人难忘”的创作真谛。他还推荐《唐山大地震》《我不是药神》《肖申克的救赎》等国内外经典影片,建议同学们通过“拉片”深入学习,掌握“对比、重复、省略”三大电影创作法宝,“看一百部电影不如把一部电影看一百遍,分析剧作、拍摄的方方面面”。
(姚军导演院线电影《江水无声》海报)
(《江水无声》映后见面会现场)
讲座最后,姚军导演向怀有影视梦想的同学们提出了四点恳切建议:一是打好专业基本功,筑牢创作根基;二是学会精读经典,通过拉片积累经验;三是勇于实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各类比赛,“从短片开始,不必在乎机器好坏,完成比完美重要”;四是关注社会,保持“敏感、敏锐、敏捷”,做有感情、有热情的创作者。
随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姚军老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24级传播学宋林洁同学问道“衡量好片子的标准是什么”,他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回应:“能改变社会认知、触动人心、传递创作者想法的片子,就是好片子”。2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2班沙琳娟询问“能否加入剧组及考察标准”,他表示:“剧组更看重个人能带来的价值,比如助理可负责资料整理,剪辑助理需擅长音源与资源收集,关键是明确自身定位与能力”。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
整场讲座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的专业指导,又有贴近创作一线的实战技巧。它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影视创作的认知,更点燃了大家的实践热情。正如姚军老师所言,“每一部伟大的创作,都始于勇敢的第一步”,相信同学们会把讲座中的收获融入后续实践,在影视创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也能创作出更多兼具真实力量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姚军老师与参与讲座全体师生合影)
图:易美均 毛蓉老师
文:毛蓉老师 白奇慧